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或者交流发言材料,通常是用来总结学习感悟收获的一个文种,一般用于重大会议、重要讲话的学习工作中,是很常用的材料之一。由于心得体会经常要书面或口头交流,所以也是展示领导干部个人水平,体现学习深度的一个文种,写好这个文就显得非常重要。
结合近期的学习热点,老莞竹本期就如何写好两会学习心得体会作一个简单交流。总的来说,分两步走。
第一步,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结构模式
学习心得体会常用的结构有三种:
一是经典的三段论式。第一部分讲学了什么内容,第二部分讲心得体会,第三部分讲对工作的启发和下来的打算,三部分之间存在逻辑递进关系。这种结构常常用于对会议或重要讲话的整体全面学习,主要领导讲的时候一般要采用这种结构,方便全面学习贯彻。
二是常用的多点并列式。即几个观点并列,每个观点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逻辑过程,包括学的习的内容、体会和打算。成几个部分并列,构成一篇文章。观点的数量不限,可以写3~5个,也可以写6~8个。这种结构相对比较分散、自由,对什么有体会就讲什么,有几点就讲几点。
三是个性的切点深挖式。及整个大会或者讲话,我只谈其中的某一个观点或者是某一个方面。比如,这次两会当中有一句“要树立大食物观”,个人体会特别深,我就把这句话作为主题,深入讲。再比如,个人分管宣传工作,我就只讲和宣传有关的方面。这种结构往往观点鲜明,个性突出,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学习评论文章一般都是采用这种结构。
多点并列式和切点深挖式,适合不用讲全面学习的所有人讲,机关单位副职领导,采用后面这两种结构方式会更好一点,既可以避免像主要领导一样全面谈,又可以结合自己的分管业务谈出鲜明观点,谈出精彩。但是老莞竹在实际工作中看到,很多同志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,习惯性地使用经典的三段论式,讲得又大又全,结果讲得和主要领导一样,也比较虚、比较空,效果不理想。
第二步,三个小技巧做好文章的组织
一是找准定位,看时间阶段的特殊性。两会每年都开,材料也是每年都写,但今年的材料与往年不同在哪,首先要从今年两会的“定位”入手。
我们说“全国两会是党心民心交汇、国策民意共鸣的重要平台,也是政治学习的难得契机。”这是总的概述,是每年都可以用的万能表达。但今年的特殊之处是有党的二十大,今年两会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第十三届的最后一次全会,那么这就具有重要历史节点意义了,特别的历史坐标标示出重要的时代方位。以此方向思考,就可以明确材料要去强调什么、突出什么,比如谈政治建设、统一思想、工作成绩、鼓舞士气、稳定发展等,就比谈矛盾问题、改革攻坚要更合时宜,再结合两会新闻报道提及的关键词,文章就比较容易下手。
定位明确之后,材料结构就根据重点的差异有不同的选择了,比如可以先谈政府工作报告各项成绩,再谈总书记下团组讲话精神,最后结合具体工作谈谈做法;也可以更具需要聚焦两会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点(粮食安全、乡村振兴、民生保障、依法治军)分别谈体会,最后再进行总结。
二、抓住重点,瞄准两会中亮眼的关键词。写材料首先要心中有数,写两会材料肯定是要多收集两会的相关材料,先对整个情况有全局性的了解,素材方面网上很多,人民网、新华网都有专栏,还有很多评论文章。
了解两会主要是抓住重点,重点了解之后,心中有一个“数据库”,再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去检索、编辑,放进材料的框架里,写东西就不至于言之无物、大而化之。
今年两会重点和关键词很多,总结了一部分以供参考:
1.2021年成绩。这部分内容主要从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搜索,网上也有很多亮眼的数据整理,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选取放入材料中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要抄太多,报告中“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”“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”“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、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”“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”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”“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”等表述,虽然是对去年工作的整体概述,也反复多次在重要报告里出现,但在交流发言或心得体会中,不宜全部引用,因为太过宽泛且字数也不少,容易产生凑字数的嫌疑,如果是发言就显得更加冗长无味。
还要有自己的话,用朴素或平实的表达,或者结合本地区、本单位的成绩,也可以用具体的数据、具体的工作切入,可以使材料更生动。比如“继续稳定有效控制疫情,克服风险挑战,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向上态势,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,人民幸福有了更强有力的保障”,比直接罗列报告里的表述要好得多,当然结合本地区成绩,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,各方面充满活力,都得益于全国良好的大环境”,也更贴合“交流”“体会”的主题。
2.2022年工作。与成绩类似,主要是从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的部署中找切入点,集中在新发展理念、新发展格局以及广大群众期盼和关注的部分,比如GDP增长5.5%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,释放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坚定信号,这就是最有兴奋点的关键词,从中就可以展开具体谈各方面的工作,也可以结合实际谈怎么去做今年工作,这个结合点就可以从本地区党代会报告或政府工作报告、单位工作总结和计划里去找,但要注意的是,这里要突出的是“稳”和大形势下的“好”,以及如何去干好和奋进,另辟蹊径去分析数据的变化或过多阐释克服困难,则没有必要。
3.5个“必由之路”和5个“有利条件”。总书记在两会期间三次下团组,与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,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。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,总书记用5个“必由之路”,深刻阐明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,深刻揭示新时代中国的“成功密码”;在看望农业界、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,总书记用5个“有利条件”,准确把握形势,凝聚前行信心,指明前进方向。
这是这次两会的两个重要关键词,但如果就这些关键词逐个分析,就会容易陷入连篇累牍的空话套话中,理论性的阐述太多。如果从其中的某个要点,或者这几次讲话的共同点来展开,就容易掌控一些。
比如,党的领导就是这几次讲话都有的部分,而且这次两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“统一思想、指明方向”,那么党的领导就是最有统领性的一点,5个“必由之路”和5个“有利条件”直接点出来了,军队建设也要坚持党的领导;
再比如,从严治党,赶考之路,做好党的建设这一块,可以把如何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、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统到党建工作中去,以小见大;还有自信自强精神,百年党史经验、外部经贸摩擦、意识形态斗争、新冠疫情疫情冲击等,都可以作为生动的例子,从而引出其他方面,见微知著。
4.大食物观。这是今年两会的一个“新词”,让人民吃得饱、让人民吃得好,是很好发挥的切入点,这既涉及粮食安全、国家安全,也涉及到民生实事,还可以从三农问题、乡村振兴等多个角度来思考。
民生问题或者“人民”这个词,一定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,这次两会,总书记多次强调民生,政府工作报告也始终紧扣民生,将粮食安全、乡村振兴、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项都上升为国家大事,人民生活安康的“底”托得更稳,这些都和“大食物观”内在逻辑是一致的。
这个切入点还可以从总书记历次涉“三农”问题和“端稳中国饭碗”纵向梳理,也是一个很好的角度。
5.团结奋斗。这个是这次两会又一次强调的“旧词”,内涵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:一方面是“团结”,突出民族团结和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,这是民族工作的主线,也可以拓展延伸为统一思想、统一行动的一致性上;一方面是“奋斗”,攻坚克难,迎难而上,自立自强,这是当下国内外形势的必然要求,也是爬坡过坎、滚石上山阶段的必经之路。老调唱新词,酒瓶装新酒,选择合适的角度都是稳妥的。
6.依法治国。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,强调贯彻依法治军战略,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,人大报告里也突出了依法治国等内容,从这些角度也是可以谈一谈的。
三、结合工作,让学习能够落得了地。交流体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到具体工作中去,这个根据结构可以融在每个体会中,也可以单独一部分讲做法,当然后者更容易操作。
一般来说,这部分大家都很熟练,老套路。一方面是抓好学习贯彻,“把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,同贯彻落实……结合起来”,写写工作总要求,站稳立场,表明态度,虽然空泛,但强调统一思想在这次体会中还是很有必要的;
另一方面就是如何抓好具体工作,这个可以结合本地区、本单位有关报告和计划来安排,切合心得体会中谈及的重点,用两到三段文字说清楚,尤其可以抓住“中心”工作和领导最在意的内容,比如注重干部队伍建设的可以提执行力、精气神,注重经济发展的可以说招商引资、企业发展,注重城市建设的可以讲生态文明、规划建设等,不必面面俱到或单独拎出来,只要在具体工作中有所涉及,那么正中靶心的文章也许就可以起到更好推动工作开展的作用。